《费加罗报》:法国第一大报

时间:2022-10-30 18:50:49       来源:53BK报刊网

无批判之自由,即无赞美之意义。

——博马舍
 

【档案资料】

名称:Le Figaro(《费加罗报》)

成立:1826年

总部:法国巴黎

CEO:Francis Morel(弗兰西斯·默里尔)

网址:http://www.lefigaro.fr/

【述评】

《费加罗报》于1826年在巴黎创刊,素以权威性与严肃性的质报形象著称于世,是法国历史最悠久且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日报。其读者以文化水平较高的商界人士和高级职员为主,所以又被称为“法国中上阶层的圣经”。其报名源自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主人公费加罗,一个足智多谋、富于强烈喜剧色彩的人物,在法国已成为兼具批判性和艺术性的符号。这就奠定了《费加罗报》的办报基调——幽默搞怪而又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色彩。《费加罗报》的报头是“无批判之自由,即无赞美之意义”,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该报的宗旨。

自创刊180多年来,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拥有一批家喻户晓的名家、名编、名记为《费加罗报》服务。如大仲马、波德莱尔、皮埃尔·布里松、雷蒙德·阿伦等,其国际新闻采编能力在法国仅次于法新社,在国际社会拥有较高的地位及知名度。作为全球媒体的重要一员,《费加罗报》在平面媒体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多年来仍能保持34万份左右的发行量,位居法国报业前列。综合评定其影响力和发行量,《费加罗报》无愧为法国第一大报。

在法国特定的媒介生态及社会历史环境下,党派及商业利益对《费加罗报》产生了较大影响。与法国另一大报《世界报》标榜言论独立的办报宗旨不同,《费加罗报》在言论自由的基础上,通过预先说服战略进行社会引导。

【发展史】

《费加罗报》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一、初绽辉煌时期(1825-1922年)

1826年1月15日,诗人莫里斯·阿罗伊和小说家艾汀纳·阿拉果在巴黎创办了一本讽刺性周刊,每期四页,以小尺寸纸张刊行。由于讽刺性太强,该周刊发行过程中遭遇很多阻力和困难。这便是《费加罗报》的前身《油灯报》。

1833年年底,《油灯报》被迫停刊,直到1854年才得以复刊。1854年,亨利·德·威尔梅森在它的基础上改组为《费加罗报》,并使它逐渐成为一张高级报纸。

威尔梅森为《费加罗报》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首先奠定了该报的基调:根植于巴黎文化土壤之中,目标读者群是巴黎的知识阶层。为此,威尔梅森雇用了大量优秀的编辑人员,并开展了彻底的改革,包括创建常设专栏,把报纸版面分成新闻、社论、特写、广告等固定栏目,注重版面的分类编排。他曾将新闻报道比作货架上的商品,认为要方便顾客就必须有序地排放商品;增设讣告栏目和读者来信栏目;重新培养忠实读者;注重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强调报纸“每天要把一块石头投入池塘”,成为法国廉价报纸的座右铭。威尔梅森的改革大大提高并最终奠定了《费加罗报》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1866年,《费加罗报》改为日报,日发行量达到56000份,订户的总数达到15000户。1871年“巴黎公社”时期,《费加罗报》站在反对立场上,在所有敌视巴黎公社的报纸中首当其冲。巴黎公社失败之后,又改持同情态度。《费加罗报》开始逐渐形成一种代表贵族阶层和中产者利益的风格。1875年,年迈的威尔梅森将主编一职让给弗朗西·马涅阿尔。1879年4月17日,威尔梅森去世。当天的《加罗报》的报头为黑色边框。很多社会名流出席了威尔梅森的葬礼,著名作家巴尔扎克、阿尔封斯·都德和古斯塔夫·福楼拜代表文学界发表悼词。1897年,著名作家左拉成为《费加罗报》最著名的专栏作家。1914年《费加罗报》的时任总编加斯东·卡尔麦特被当时的法国首相夫人暗杀,原因是该报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媒体运动,质疑这位首相的人品,《费加罗报》的发展遭遇挫折。

二、命运多舛时期(1922-1949年)

1922年,香水商弗朗索瓦·科蒂收购了《费加罗报》,费加罗报》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很快成为一份全国性报纸。由于和法国的极右翼势力尤其是同诸多法西斯团体关系密切,科蒂于1928年放弃了《费加罗报》转而投资另外一张报纸《人民之友》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费加罗报》流于平俗。1934年,吕西安罗米埃接任总编一职,雇用大批优秀的从业人员,由比埃尔·布里松主持文学栏目,另外还有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乔治·杜瓦麦尔、让·籍洛多、特利斯当·博纳尔和安德烈·默洛瓦等优秀记者都效力于《费加罗报》。

1939年,《费加罗报》大量报道埃塞俄比亚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和西班牙内战,遭到严格的审查,但这些都没能改变该报一贯的风格。《费加罗报》始终坚持专业主义精神,坚守“无批判之自由,即无赞美之意义”的办报宗旨。1940年,《费加罗报》将社址迁至波尔多,随后又迁至里昂,以躲避政府的审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费加罗报》先是在里昂的自由区出版发行,直到1942年德军占领法国,当时的总编比埃尔·布里松才停止出版《费加罗报》。1944年8月25日,《费加罗报》重新在巴黎出版发行,并获得空前发展。1945年,《费加罗报》的发行量达到2103000份,而读者需求量仍在继续扩张

三、后期发展(1949年至今)

由于产权纠纷,《费加罗报》于1949年最终归属普鲁沃斯特报团。在此期间,《费加罗报》编辑部人员在采编业务方面享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在国外新闻报道、背景性文章以及文学、艺术、戏剧评论方面的报道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吸引了大批作家、经济学家、政治专栏作家为其撰稿,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报纸的声誉。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该报的销量一度接近50万份大关。70年代后,在报业集团化浪潮中,《费加罗报》由于经营不善,几经更替,于1975年转归法国最大的媒介垄断集团艾尔森报团所有。收购《费加罗报》让艾尔森声名大噪,《费加罗报》也在这种大背景下获得了继续辉煌的强大后盾和支持。出版了图画增刊《费加罗画报》和月刊《费加罗夫人》,获得了巨大成功。1980年,《费加罗报》和支持社会主义思潮的著名期刊《曙光合并。1981年5月10日,《费加罗报》第一次成为反对党的机关报,让·多尔梅松担任总编一职。2004年6月,达索工业集团收购了《费加罗报》隶属的沙克报业集团。

【规模力】

一、品牌价值

《费加罗报》曾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0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493位,位于日本的《读卖新闻》之前。按照品牌影响力的三项关键指标: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球领导力得分为1分、2分、2分①多年来,《费加罗报》的品牌排名一直在末位左右徘徊:2008年排名第494位,200年第499位,2010年开始至2014年则跌出榜单之外。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这份“法国第一报纸”也遭遇了“英雄迟暮”的尴尬虽然如此,在人口只有6000多万,国土面积只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法国,《费加罗报》能有这样品牌价值,实在难能可贵。

二、发行量

在法国纸媒普遍衰落的背景下,目前《费加罗报》依然以30万份以上的发行量位居法国报业前列。据国际发行量审计局联合会(IFABC)数据,费加罗报2008年、2009年、2010年发行量分别是33.6万份、33.1万份和3.0万份。据法国报业协会统计,《费加罗报》目前处于法国报业顶端,2014年发行量为323473份,比2013年同期增长0.19%。

早在1866年,《费加罗报》就已拥有5.6万名读者而高居法国报业前列。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到1945年,《费加罗报》发行量有所下降,为21.3万份。“二战”结束后,比埃尔领导下的《费加罗报》重获发展,报纸在1949年进入普鲁沃斯特报团后,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声誉大大提高,并于20世纪60年代末发行量一度达到50万份。此后《费加罗报》进入埃尔桑报业集团,在经历了最初的磨合期后开始继续发展,发行量始终稳定在35万份左右。

单就发行量而言,《费加罗报》无法与《西法兰西报》《晚邮报》共和国报》等媲美。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布的2010年全球付费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中,地方报纸《西法兰西报》以78.6万份的发行量位居第74位。而同期,根据国际发行量审计局联合会数据,巴黎报纸《论坛报》也高达79.1万份。但是,从国内外影响力角度来看,《费加罗报》称得上是发行量稳居前列的全国性高级日报。

三、人力资本

2004年,《费加罗报》有职员1200人,其中编辑、记者约300人。在近30个国家派有常驻记者,有30多名驻外记者,驻外记者阵容在法国仅次于世界三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每当重大突发性国际事件发生时,国际新闻就会占据国内新闻及其他版面如伊拉克战争期间,战争报道及相关反应一度占据该报32个正常版面的1/3。选派驻外记者时,该报主要强调驻外经验及敏锐的新闻感觉,而不是对驻在国语言的熟悉。因此,其驻外记者都是资深记者,比如《费加罗报》现驻中国记者米伟文,就是从华盛顿直接转派到中国的。他们往往到了一个国家后现学当地语言,在当地雇请一两位懂法语的记者助理,在采访时当翻译,协助日常工作。由于本身有较好的驻外采写经验,因此马上就能投入工作。萨达姆被捕后,伊拉克游击队向美军发动了一连串袭击。在这种情况下,《费加罗报》驻伊记者竟两次秘密采访到了游击队负责人可见其采编能力之强。

为了保证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费加罗报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信息渠道。首先,报社内部的计算机可随时显示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等通讯社的即时消息。其次,《费加罗报》在法国总统府、总理府和外交部等重要部委派有常驻记者,可及时获取法国政坛的第一手材料。再次,该报在法国各大公司、巴黎股市等重要经济部门派有记者和联络员。此外,《费加罗报》还在近30个国家派有常驻记者。根据法国政府的规定,20人以上的单位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5小时但《费加罗报》的实际工作时间则远远超过了这个上限。现任总编朗布罗希尼称,《费加罗报》员工职业使命感非常强,尽管他们不打考勤,也没有额外补贴,但报社员工对工作都很积极,每天的工作时间差不多有12~13个小时。当有重大国际事件发生时,记者们往往争相报名奔赴一线。

四、版面介绍

《费加罗报》的特点是篇幅大,页数多,每天厚厚一叠,足有100页。除正刊外,还有两个中心插页,一个是用粉红纸印刷的经济专刊、一个是用黄色纸印刷的体育专刊。该报头版最引人瞩目的是每天均有一幅政治漫画。漫画家以当天的国内或国际时事为题而作,讽刺辛辣、寓意深长。报纸的政治时事版经常发表国内和国际上领导人的知名人士专访,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经济版也颇具特色,该版内容广、信息量大,同时又深入浅出,既能满足专业人员的需求,又能让一般读者接受对于一些经济报道经常伴以图片和表格加以解释,使读者一目了然。

《费加罗报》报道内容广泛,除时事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以外,科技、体育、文艺、时装、旅游、历史、文物等无不涉及。除每天的正刊之外,每周还出版六七个专刊杂志与之配套,成为系列刊物。其中著名的有《费加罗夫人》《费加罗杂志》,金融股票专刊、节目娱乐广告周刊和一周电视节目预告等。《费加罗夫人是一本以时装、美容、烹调、养生之道为主要内容、以妇女为对象的女性杂志,印刷图片精美,在国际上颇有名气。

【影响力】

《费加罗报》素以权威性与严肃性的质报形象著称于世,新闻报道及言论具有较高公信力和参考价值,受众群相当一部分集中在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政经界人士,是法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有“法国第一大报”之称。不仅在法国,该报在整个欧洲都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其超凡的公信力《费加罗报》的公信力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起来的:

首先是180多年的历史积淀的深厚的优良传统,要包括作为一份高尚大报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严格标准,以及多年来培养的忠实读者群。还有在各个时期都有一批家喻户晓的名家、名编、名记为其服务,比如,大仲马、波德莱尔、皮埃尔·布里松、雷蒙德·阿伦等。这些名家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声誉和地位,也成为报纸打造公信力的一大法宝。再就是报社记者的新闻独立采编能力非常高,这使得《费加罗报》在国际社会一直拥有较高的地位及知名度。

无论其办报理念与风格在各个时期怎样变化,《费加罗报》不变的宗旨都是在言论自由的基础上,通过言论进行社会引导。这种定位主要是通过报纸社论实现的。

社论是《费加罗报》的“拳头产品”,其主要功能是,对于那些能够帮助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信息,通过社论告诉读者怎样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社论承担着公共喉舌与社会教化的使命。

19世纪后半期,创办人威尔梅森将报纸办成巴黎主要的政论报纸之一。此后,《费加罗报》的历任老总都有亲自动笔写社论的传统。著名的有弗朗西斯·马格纳、安托尼佩里埃等,其评论简短、尖锐,紧扣时事。副总编夏尔朗伯斯基尼认为,总编日常工作再忙,也必须坚持撰写社论,给编辑记者作出表率。不同于大仲马、波德莱尔等著名作家的稿件或政治专栏作家雷蒙德·阿伦的时评,这些资深编辑记者的评论直接为报纸立场代言,向读者传达《费加罗报》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另外,报社专门有一个社论委员会,每篇社论的题目,委员会都要开会商讨。那些包含著名记者观点的有说服力的文字常被置于显要位置。《费加罗报》就是通过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战略布置,来提升其社论在法国人心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多年来,《费加罗报》通过特殊的版面安排实行一种“预先说服战略”,也就是将社论安排在头版头条的左侧,以预先决定读者对内页新闻报道的感知角度。同时兼顾逻辑性和文学性,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强化读者对文章观点的认同感。文章通常使用复数第一人称,即“我们”,借此涵盖《费加罗报》编辑人员和所有读者,增加贴近性。文末,《费加罗报》常以整个国家的代言人的名义进行呼吁:“我们,法国人民……”“我们将会看到……”等,并最终落脚于公共利益。通过这种直接灌输来说服读者接受媒介的观点,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经营管理】

一、多元化:旗舰为基积极拓展

费加罗报业集团在媒体多元化经营战略上颇为成功,拥有包括经济周刊、新闻周刊、女性杂志《费加罗夫人》《电视杂志》等众多子品牌所有这些子品牌。所有这些都是围绕《费加罗报》,以其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费加罗报业集团CEO弗朗西斯·莫瑞尔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费加罗报》这艘‘旗舰’来做的。首要的就是将我们的旗舰巩固、加强,其他的小船只是围绕旗舰。比如我们收购了一家财经类周刊因为我们知道读者会有兴趣,我们的日报里又没有涉及;同时我们拒绝收购一份涉及装饰、装修 的杂志,因为我们认为这些内容与旗舰的品质”不吻合。

互联网领域是费加罗报业集团投资的另一大重点。2010年10月费加罗报业集团宣布开设一家经营保险代理业务的网站。此前集团已收购经营小型广告、在线票务等的多家网站,互联网业务总额已达1亿欧元。集团还从事邮轮旅游、葡萄酒俱乐部、收藏品等业务。截至2010年10月,报业集团互联网与新闻外经营业务额已占其营业总额的30%,达5.5亿欧元。

正是对报业“旗舰”的倍加维护和经营,《费加罗报》才得以成为国际著名品牌。经济、新闻、女性时尚类刊物作为费加罗报业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集团的分众化尝试。在这些热门的细分市场上,《费加罗报》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法国、欧盟乃至全球经济大舞台的变革与起伏,都对日益一体化的全球各个角落产生影响;变化的政治万象、奇特的社会景观、艰辛的民主文明需要公众更多关照;女性地位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期盼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

二、报网融合:互动 互补 双赢

如果说《费加罗报》是费加罗报业集团的旗舰,那么《费加罗报》网站则是费加罗报业的“蓝海”。

据著名调查公司尼尔森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截至008年3月,有433万名网友在《费加罗报》网站注册,至2008年7月,《费加罗报》网站的点击率达到了422.4万次,远远高于位列第四的《世界报》网站以及位列第十的《放报》网站在最受法国人欢迎的新闻类网站排名榜上位列第二,同时也成为最受法国人欢迎的报业集团网站。频道点击率分别突破150万次和100万次。作为一个综合类新闻网站,能在人口只有6000多万法国拥有如此多的新媒体用户数,可以说创造了惊人的历史纪录。

费加罗报刊网站收入有三个来源。一是形象广告,取决于网站的点击率,这是网站广告的主体,占据着网站收入的半壁江山。二是分类广告,这种曾作为平面纸媒强项的广告形式在互联网上实现了新生,且已成为报刊网站重要的收入来源。三是服务,通过网站销售歌剧票、电影票以及和其他厂商合作在网上销售美容、时装产品,再与这些厂商进行利润分成。

报网融合的特点就是发挥报纸和网络各自的优势,将同一主题内容以最合适的传播形式进行信息的多方流动,从而扩大影响范围,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广告销售方面,实行板块化营销,如将新闻杂志和网站新闻专题作为一个团队。此外,把不同的媒体打包给同一个广告商,形成广告的大规模覆盖效应,在同时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真正做到“1+1>2”。比如一款新车要上市,该车商的广告可以同时出现在报业集团的日报、杂志、网站里,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广告商,也增加了整个报业集团的收入。

【延伸阅读】

报刊发行量认证制度

发行量是报刊媒体声音的分贝、读者的眼睛、社刊社的钱袋。从诞生那天起,各大报刊无不费尽心思保持和扩大自己的销售量,充分占有和巩固各自的市场地位。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报刊发行量认证制度是ABC和PA制度。它们的出现有效避免了少数媒体在实际报刊经营管理过程中虚报、谎报发行量的现象,净化、规范了市场。ABC即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发行量审计局。963年,国际发行量稽核局联合会(IFABC)诞生,标志着这一审计制度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BPA即Business of Performing Audit,国际媒体认证公司,成立于1931年,1998年改为现名,也是国际公认的媒体发行认证机构。

这两种认证制度都诞生于美国,以后逐渐在全世界得到广泛采纳。有所不同的是,BPA在全世界的指标体系都是基本一致的,该机构的55名认证员常年在世界各地穿梭旅行;而ABC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则根据具体国情做了相关的取舍或借鉴,故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ABC运行机构都有所不同。总而言之,两者各有千秋,各有所长,所以许多国家同时引进这两种认证制度。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报业的市场化发展进程,因此对中国报刊体进行发行量认证就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但当前业界对这种认证制度也存在争议:

(1)是否要引进这两种认证制度?是选取其中一种还是两者某种程度上的综合,或建立第三种认证制度?

(2)在发行量认证体系引进过程中该如何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市场化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矛盾?

(3)如果引进ABC或BPA,政府管理部门该如何有效管理?这些问题尚在讨论中,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不论是引进还是建立新的发行量认证体系,这一举措都会对中国传媒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是该政策短期内难以出台的原因。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期刊接受了BPA认证,尽管接受认证的期刊大多有外资背景,已经让业界看到了接受发行量认证对报刊经营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刊市场建立发行量认证制度,报刊接受发行量认证已是大势所趋,它直接关系到中国报刊市场是否能够规范、健康发展。

关键词: 费加罗报 巴黎创刊 质报形象 综合性日报

频道推荐